喜歡是一種很朦朧的感覺,讓人分不清。
愛情縱然有很多模樣,但一個人喜歡另一個人的時候,總免不了有一些另類表現。
希望大家都能更瞭解自己,瞭解自己所愛之人~
「當女生喜歡一個人 vs 當男生喜歡一個人」
女生渴望尋求認同,
男生喜歡提出異議。
「好煩!男朋友怎麼總是喜歡和我唱反調?」
「都不知道男朋友在幫誰說話?」
不少時候,女生想把男朋友當成小姐妹吐槽抱怨一些事時,收到的卻是來自男生冷不防地唱反調、異議……
在書中呢,博士從男女戀愛差異對這一現象做了分析。
對於女生而言,吐槽抱怨是想尋求認同感,是希望對方說句讓自己舒心的話,或者能拍拍頭安慰自己而已。
而對於男生而言,表達異議卻是親密的象徵。
聽起來是不是超奇怪的?
博士說,男生這種奇怪的想法,其實從小時候就開始有了。
當他們還是小男孩的時候,嘲弄和揶揄,是他們對女孩們示好的方法;
越喜歡,他們就越想通過一些惡作劇來獲得女孩子的關注。
也就不難理解,為何很多男生小時候喜歡一個女生,就會時不時地去揪她的小辮子了~
男孩們長大之後呢,揪辮子的行為,就變成了唱反調、表達異議;
他們會認為指出另外一種觀點,是在幫助對方:
「就是因為喜歡你,才不能只說好聽的話。」
「讓喜歡的人客觀看待問題,是我的一種責任。」
男生喜歡直接,
女生習慣迂回。
「女生說不要就是要。」
「女生說你走就是想讓你挽留。」
……
相信不少男生都被網路上這些「女生反話哲學」弄得暈頭轉向了吧。
其實呢,也不是女生對反話情有獨鍾。
博士說,相比男生的直接,女生這種迂回訴求的談話方式,是因為她們追求人際情感所致。
意思是,如果以直接的方式達成目的,所獲得的是地位上的滿足感;
即:我命令你完成一件事,會讓我很開心、滿足。
這種地位上的滿足感一般會被男生偏愛,所以男生呢,不喜歡遮遮掩掩,在戀愛中也相對直接。
而女生喜歡的是「不說卻被猜到」、「不做卻被瞭解到」,這屬於一種人際情感滿足。
所以噢,下次如果女生問到:「要不要吃……」、「想不想去……」這類問題;
男同胞們可要記得,這就是「想吃」、「想去」的意思!(可別怪我沒提醒哦)
男生喜歡報告式談話,
女生喜歡情感性談話。
關於男女生聊天話題的差異,大家應該也注意到了——
大多女生喜歡跟三兩閨蜜聚在一起聊聊秘密、八卦,而男生則喜歡說說時事新聞,對某件公眾事件侃侃而談。
這一現象對應了博士所說的,男生喜歡報告式談話,而女生則喜歡情感性談話。
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麼呢?
博士解釋說,因為社會刻板思維影響,自童年時期,表現出眾的女孩就容易招致非議;
因此,女生在相對熟悉親切的私人環境裡,才更願意去表達自己。
而對於大多數男生而言,言語對話就像是一場江山爭奪戰;
在公眾場合越會表達,就越彰顯他們的學識與才能。
我覺得,這其中也蘊藏著一個戀愛溝通之道:
偶爾呢,男生陪女生聊聊偶像劇劇情;再偶爾呢,女生聽聽男生聊聊新聞政事……
喜歡聊的話題可以不同,重要的是彼此都願意做出一點點改變。
男生需要獨立,
女生追求更多情感聯結。
博士說,男女生在戀愛中,決策方式也有很大差異。
許多女生都會認為,生活中的大小事應該都得事先跟男朋友說一下,商量一下;
但是男生們呢,卻喜歡啥也不說,自主做決定。
博士認為,這是因為女生珍惜討論的過程本身,她們把討論視為生活互動和情感聯結;
但男生不喜歡在瑣屑的事情上做冗長的討論,如果不能自主決定,他們就會有一種被囚限的感覺。
「溝通是一個維持男女差異平衡的工具。」
而關於決策方式上的差異,博士也建議情侶朋友們,要學會多溝通。
我覺得,坦誠告訴彼此內心的想法,把那些互相誤會的時間轉存到互相瞭解的時間裡吧。
女生渴望被保護,
男生拒絕被保護。
在戀愛中,不少男生好像都比較要強,不樂意被女生保護……
博士說,這其中的原因,還得追溯到原始人的傳統社會。
在傳統社會中,當一個保護動作出自女生時,所暗示的可能是:她在保護幼童。
因為不想自己被誤認為是小孩、低人一等的弱者,所以很多男生拒絕被女生保護。
而女生則不同,在被保護時,感受到的是被關懷,並不會覺得自己因此就低人一等。
我覺得,正因為瞭解到這其中的原因,我們才更要有意識去改變自己的想法。
其實女生們也有堅韌的一面,而男生們也應當允許自己有脆弱的一面;
互相治癒,互相保護,才是愛情該有的樣子呀。
紀伯倫曾說:
「所說非想,想而不說,愛將流逝。」
男女之間
或許差異一直存在
最重要的是溝通、願意互相瞭解
相信每一次的溝通
都會讓我們發現:
「原來那個人如此獨特可愛!」
喜歡一個人,特別自然
愛一個人,特別坦然
喜歡一個人,有時候盼和他在一起
愛一個人,有時候怕和他在一起
喜歡一個人,不停的和他爭執
愛一個人,不停的為他付出
喜歡一個人,希望他可以隨時找到自己
愛一個人,希望可以隨時找到他
喜歡一個人,總是為他而笑
愛一個人,總是為他而哭
喜歡,是執著
愛,是值得